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万源市晓岗养殖场(百里坡旧院黑鸡) > 资讯中心 > 旧院黑鸡的生态放养技术

资讯中心

旧院黑鸡的生态放养技术

关键词:

达州万源绿壳鸡蛋万源黑羽乌鸡达州万源黑鸡销售

2013-07-16

林下生态放养旧院黑鸡实用技术指南

编撰单位:万源市百里坡旧院黑鸡专业养殖合作社
编撰人:刘晓岗
联系电话:13882892148

1、放养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雏鸡从育雏舍突然移到放牧地,环境发生的很大变化。雏鸡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养前的适应性锻炼,包括饲料和胃肠的锻炼、温度的锻炼、活动量的锻炼、管理和防疫等。为了使雏鸡尽快适应放牧环境,应做好如下前期准备工作:
1)饲料和胃肠的锻炼 
  育雏根据舍外气温和青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为4~8周。为了适应放养期大量采食青饲料的饲料类型特点,以及采食一定的虫体饲料,应在育雏期进行饲料和胃肠的适应性锻炼。即在放牧前1~3周,有意识地在育雏料中添加一定的青草和青菜,有条件的鸡场还可加入一定的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虫体饲料(如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使之胃肠得到应有的锻炼。对于青绿饲料的添加量,要由少到多逐渐添加,防止一次性增加过多而造成消化不良性腹泻。在放牧前,青饲料的添加量应占到雏鸡饲喂量的50%以上。
2)温度的锻炼 
  放牧对于雏鸡而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由舍内移到舍外,由温度相对稳定的育雏舍转移到气温多变的野外。放养最初2周是否适应放养环境的温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牧前温度的适应性锻炼。在育雏后期,应逐渐降低育雏舍的温度,使其逐渐适应舍外气候条件,适当进行较低温度和小范围变温的锻炼。这样对于提高放养初期的成活率作用很大。
3)活动量的锻炼 
  育雏期小鸡的活动量很小,仅仅在育雏舍内有限的地面上活动。而放入田间后,活动范围突然扩大,活动量成数倍增加,很容易造成短期内的不适应而出现因活动量过大造成的疲劳和诱发疾病。因此,在育雏后期,应逐渐扩大雏鸡的运动量和活动范围,增强其体质,以适应放养环境。
4)管理 
  在育雏后期,饲养管理为了适应野外生活的条件,逐渐由精细管理过渡到粗放管理。所谓粗放管理,并不是不管,或越粗越好,而在饲喂次数、饮水方式、管理形式等方面接近放养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注意调教,形成条件反射。
5)抗性激 
  放牧前和放牧的最初几天,由于转群、脱温、环境变化等影响,出现一定的应急,免疫力下降。为避免放养后出现应激性疾病,可在补饲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预防应激。
6)防疫 
  应根据鸡的防疫程序,特别是免疫程序,有条不紊地搞好防疫,为放养期提供良好的健康保证。有关具体的防疫参看疾病防治部分。
2、什么季节放养合适?
  放养季节取决于环境气候和植被状况。北方和南方有较大的不同。基本原则:气候稳定,气温适中,雨量较小,有可食资源。
  对于华北地区来说,早春寒冷,3月份之前气温不稳定。根据多年的经验,如果是早春雏鸡,以4月中旬以后开始放牧为宜。此时气温趋于稳定,已经有牧草生长。而对于华北以北地区,往往推15天到30天。而华北以南地区,可提前1个月左右。
3、放养黑鸡为什么要调教?如何调教?
  调教是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因为规模化养殖,野外大面积放养,必须有统一管理程序,如饲料、饮水、宿窝等,应使群体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行动。特别是遇到不良天气和野生动物侵袭时,如刮风、下雨、冰雹、老鹰或黄鼠狼侵害等,应在统一的指挥下规避。同时,也可避免相邻鸡场间的混群现象。
  调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给特殊信号或指令,使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或产生习惯性行为。尽管鸡具有顽固性,但其也具有可塑性。因此,对其实行调教应从小进行。鸡调教包括喂食饮水的调节、远牧的调教、归巢的调教、上栖架的调教和紧急避险的调教等。
1)喂食和饮水的调教 
  放养黑鸡每天的补料量是有限的,因此保证每只鸡都获得应获数量的饲料,应在补充饲料的同一个时段共同采食。在野外饮水条件有限时,为了保证饮水的卫生,尽量减少开放式饮水器暴露在外的时间,需要定时饮水,也需要统一同时进行。
  喂食和饮水的调教在育雏时开始,在放养时强化,并形成条件反射。一般以一种特殊的声音作为信号,这种声音应该柔和而响亮,不可使用爆破声和模仿野兽的叫声,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生产中多用吹口哨和敲击金属物品。
  以喂食为例,调教前应使其有一定的饥饿时间,然后,一边给予信号(如吹口哨),一边喂料,喂料的动作尽量使鸡看到,以便其有听觉和视觉双重感应,加速条件反射的形成。每天反复如此动作,一般3天后即可建立条件反射。
2)远牧的调教 
  很多鸡的活动范围很窄,远处尽管有丰富的饲草资源,它宁可饥饿,也不远行一步。为使牧草得到有效利用,应对这样的鸡进行调教。一般由两人操作,一人在前面引导,即一边慢步前行,一边按照一定的节奏给予一定的语言口令(如不停的叫:走—),一边撒扬少量的食物(作为诱饵),而后面一个手拿一定的驱赶工具,一边发出驱赶的语言口令,一边缓慢舞动驱赶工具前行,直至到达牧草丰富的草地。这样连续几日后,这群鸡即可逐渐习惯往远处采食。
3)归巢的调教 
  鸡具有里出暮归性。每天日出前便离巢采食,出走越早、越远的鸡,采食越多,生长越快,抗病力越强。而日落前多数鸡从远处向鸡舍集中。但是个别鸡不能按时归巢,有的是由于外出过远,有的是由于迷失了方向,也有的个别鸡在外找到了适于自己夜宿的场所。当然,也可能少数鸡被别人捕捉。如果这样的鸡不及时返回,以后不归的鸡可能越来越多,遭遇不测而造成损失。因此,应于傍晚前,在放牧地的远处查看,是否有仍在采食的鸡,并用信号引导其往鸡舍方向返回。如果发现个别鸡在舍外的远处夜宿,应将其抓回鸡舍圈起来,将其营造的窝破坏。次日早晨晚些时间将其放出采食。当日傍晚,再检查其是否在外宿窝。如此几次后,便可按时归巢。
4)上栖架的调教
   鸡具有栖居性,善于高处过夜。但在野外放养条件下,有时由于鸡舍面积小,比较拥挤,有些鸡抢不到有利位置而在栖架上过夜。野外鸡舍地面比较潮湿,加之粪便的堆积,长期卧地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在开始转群时,每天晚上打开手电筒,查看是否有卧地鸡,应及时将其捉到栖架上。经过几次调教之后,形成固定的们次关系,就会按时依次序上栖架。
4、为什么要分群?应注意什么?
  规模化放养黑鸡,每批的数量很大。如何管理才能提高成活率、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转化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分群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群是根据放养条件和鸡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的小鸡分开饲养,以便于因鸡制宜,有针对性地管理。
1)分群的基本原则 
  分群首先要考虑群体的大小。确定群体大小的依据是品种、月龄、性别和放牧地可食植被状况。一般而言,本地土鸡,活泼爱动,体质健康,适应性强,活动面积大,群体可适当大些。青年鸡阶段采食量小,饲养密度和群体适当大些。而成年鸡的采食量较大,在有限的活动场地放养的数量适当小些。植被状况良好,群体适当大些。植被较差,饲养密度和群体都不应过大,否则容易产生过牧现象。公、母鸡混养,公鸡的活动量大,生长速度快,可提前作为肉鸡出栏,群体可适当大些。若饲养鉴别母雏,一直饲养到整个生产周期结束,群体不宜过大。
2)分群的具体操作 
  放养鸡的分群应与育雏鸡分群相一致,奶子育雏舍内每个小区内的雏鸡最好分在一个鸡舍内。分群是从育雏舍到田间的转群时进行,最好在夜间进行。根据田间每个简易鸡舍容纳鸡的数量,一次性放进足量青年鸡。如果田间每个简易鸡舍的面积较大,安排的鸡数量较多,应将鸡舍分割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容纳鸡数最好小于500只。
3)分群注意的问题
  ①切忌混养 不同日龄、不同体重和不同生理阶段的鸡,其营养需要、饲料类型、管理方式和疾病发生的种类和特点都不一样。如果将它们混养在一起,无法有针对性地饲料和管理。例如:产蛋鸡和大雏鸡混养,饲料无法配制和提供。如果按照产蛋鸡补料,其含钙、磷过高,大雏鸡采食过多会造成疾病。反之,按照大雏鸡的营养需要补料,产蛋鸡明显钙磷不足而严重影响产蛋率和鸡蛋品质。特别是疾病预防,难以按照防疫程序执行,相互传染,导致疾病不断而无法控制。
  ②切忌群体过大 群体大小划分的依据是:植被状况、鸡的日龄和活动范围、鸡舍之间的距离和鸡舍的大小。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一般平原地区的草场、农田和果园等,以鸡舍为圆心,70%以上的鸡在半径50米以内活动,90%以上在半径100米以内活动。因此,群体大小应以50~100米为半径的圆面积为一个活动单元,根据牧草的载鸡量,确定单位面积所承载的鸡数量。据我们研究,一般草地每公顷容纳鸡的数量300~450只,好的草场可达到600~750只,最高不宜超过1200只。以这样计算,1个饲料单元的面积应控制在0.7~3.1公顷,这样,一般群体应控制在300~500只。
  生产中发现有些鸡场的群体过大,效果不良。第一,群体大,在较小的放牧面积内饲养过多的鸡,容易造成草地的过牧现象而使草地退化;第二,由于过牧,草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鸡在野外获得的营养较少,主要依靠人工饲喂。因此,更多的鸡在鸡舍附近活动,形成了采食依赖性,不仅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鸡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都受到影响;第三,在较小的范围内有较多的鸡活动,即密度过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第四,密度大,营养供应不足或营养单调,容易发生恶癖,如啄肛、啄羽和打斗等。
5、为何要围栏筑网和划区轮牧?
  生态放养鸡,是在野外进行。通常在放养场地围栏筑网。有人要问:这么大的场地,让鸡随便跑吧,何必围栏筑网?不仅花钱,而且费力,还限制鸡的活动。
生产中采取围栏筑网的目的是:
  第一,雏鸡在刚刚放牧的时候,通过围网,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丢失,以后逐渐放宽活动范围,直至自由活动。
  第二,当一个群体数量很大的时候,鸡有一定的群集性。由于鸡的活动半径较小(一般100米以内),众多的鸡生活在较小的范围内,容易形成在鸡经常活动的区域出现过牧现象,形成“近处光秃秃,远处绿油油”。通过围栏筑网,将较大的鸡群隔离成若干小的鸡群均匀分布,防止出现以上现象。
  第三,果园或农田、病虫害是难免发生的。如果在这样的场地养鸡,在喷施农药的时候,尽管目前推广的均为高效低毒农药,但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在喷农药期间停止放牧1周以上。若在果园或农田围栏筑网,喷施农药有计划地进行,使鸡放牧地位于没有喷施农药或喷施1周以上的地块。
  第四,在农区或山区,农田、果园、山场或林地由家庭承包。在多数情况下,农民承包的面积有限。而在有限的地块养鸡,如果不限制鸡的活动,往往鸡的活动超出自家范围。为了安全,同时为了防止鸡群对周围作物的破坏,减少邻里摩擦,往往采取围网的方式。
  生态养鸡,让鸡充分采食自然饲料,包括青草、昆虫和腐殖质等。但是,多数情况下,青草的生长速度往往低于鸡的采食速度,很容易出现过牧现象。为了防止过牧现象的发生,将一个地块用围网分成若干小区(一般3个左右),使鸡轮流在3个区域内采食,即分区轮牧,每个小区放牧1~2周,使土地生息结合,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
6、放牧过渡期如何饲养管理?
  由育雏舍转移到里外放牧的最初1~2周称为放牧过渡期,该期尽管时间较短,但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是放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如果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较好,过渡期管理得当,雏鸡很快适应放牧环境,不因为环境的巨大变化而影响生长发育。
转群日的选择非常关键。应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在夜间转群。将灯关闭后,打开手电筒,手电筒头部蒙上红色布,使之放出黯淡的红色光,以使雏鸡安静,降低应激。轻轻将雏鸡转移到运输笼,然后装车。按照原分群计划,一次性放入鸡舍,使之在放牧地的鸡舍过夜,第二天早晨不要马上放鸡,要让鸡在鸡舍内停留较长的时间,以便熟悉其新居。待到9~10时以后放出喂料,料槽放在离鸡舍1~5米远,让鸡自由觅食,切忌惊吓鸡群。饲料与育雏期的饲料相同,不要突然改变。
  开始几天,每天放养较短的时间,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为了防止个别小鸡乱跑而不会自行返回,可设围栏限制,并不断扩大放养面积。1~5天内仍按舍饲喂量给料,日喂3次。5天后要限制饲料喂量,分两步递减饲料:首先是5~10天内饲料喂平常舍饲日粮的70%;其次是10天后直到出栏,饲料喂量减半,只喂平常各生长阶段舍饲日粮的30%~50%,日喂1~2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喂2次,由于鸡有懒惰和依赖性,饲喂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差)。
7、放养场地和鸡舍是否需要消毒?怎样进行?
  草地(山场、林地、果园、草场、农田等)放养鸡,由于阳光充足、微生物分解,环境的自净作用强,除非发生传染性疾病,一般放养场地不进行消毒。但是,鸡舍内的消毒必须加强。因为放养场地面积大,鸡在单位面积内的活动频率低,加之舍外的许多有利因素,不用人工消毒,通过自然消毒基本上可以做到环境的“净化”。而鸡舍及其周围则不同,鸡在此环境下活动频繁,污染物较多,湿度较大,如果不注意消毒,病原体繁衍的机会增加。因此,要注意局部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
  鸡舍地面、补料的场所,每天打扫,定期消毒。水槽、料槽每天刷洗,清除槽内的鸡粪和其他杂物,让水槽、料槽保持清洁卫生,放养场进出口设消毒带或消毒池。栖架定期清理和消毒。鸡场谢绝参观。放养的场地应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鸡放养完后,应对鸡棚彻底清扫、消毒,对所用器具、盆槽等熏蒸1次。同时,放养场地要安排1~2周的净化期。
8、如何改善黑鸡蛋风味?
  风味是指食品特有的味道和风格。绿色的食品具有良好的风味不仅有助于人体健康,而且可提高食欲,对消费者是一种美的享受。
  鸡蛋有其固有的风味,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的物质(对鸡体和人类健康无害),可以增加其风味,或改变其风味,使之成为特色鲜明、风味独特的食品。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现将他们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第一,郭福存等利用沙棘果渣等组成的复方添加剂饲喂蛋鸡,能明显增加蛋黄颜色,且可以改善鸡蛋风味;
  第二,李垚等在54周龄亚发商品代蛋鸡饲料中添加1%中划药添加剂(芝麻、蜂蜜、植物油、益母草、淫羊藿、熟地、神曲、板蓝根、紫苏)饲喂42天,可降低破蛋率,使蛋味变香,蛋黄色泽加深,延长产蛋期。
  第三,赵丽娜等报道(2008),选取健康25周龄农大三号粉壳蛋鸡180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他几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1%鱼油(2组),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3组),5%亚麻籽+10%未去皮双低菜籽(4组),5%亚麻籽+10%去皮双低菜籽(5组)。
  试验结果表明:①2组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3组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量低于鱼油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②2组鸡蛋中二十二碳六烯酸(人类必需的脂肪酸之一),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组,其他3个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各处理组中添加的两种混合n-3多不饱和脂肪酸原料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④感官评公结果表明:2组可使鸡蛋产生鱼腥味,降低鸡蛋的感官评分。⑤综合考虑蛋中n-3多不饱和和脂肪酸富集量和人们对鸡蛋的可接受性,试验认为日粮中添加3组可用于富集量n-3多不饱和脂肪酸鸡蛋的生产。
9、如何提高黑鸡肉风味?
  鸡肉的风味同样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消费欲望。在提高鸡肉风味方面通常是以中草药添加剂来实现的。方法如下:
  第一,日本静冈县县立大学药学院和县中小家畜试验场及茶叶试验场,用秋冬茶下脚料粉末按3%添加到肉仔鸡饲料中,35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茶叶的试验组鸡肉较对照组的肉质嫩,味道鲜美。
  第二,韦凤英等在日粮中添加与风味有关的天然中草药、香料(党参、丁香、川芎、沙姜、辣椒、八角)以及合成调味剂、鲜味剂(主要含谷氨酸钠、肌苷酸、鸟苷酸等)等饲喂后期肉鸡,结果发现其鸡肉中氨基酸及肌苷含量明显提高,从而增进鸡肉风味。
  第三,宁康健等取杜仲、黄芪、白术等中药,按等量比例配伍饲喂鸡,试验结果表明可提高鸡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与鸡肉脂肪的沉积能力,从而提高鸡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改善肉品质。
  第四,黄亚东等用生姜、大蒜、辣椒叶、艾叶、陈皮、茴香、花椒、桑叶、车前草、黄芪、甘草、神曲和律草等13味中草药制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并与益生菌添加剂结合配制成益生中草药合剂饲喂鸡,试验结果表明,鸡肉风味具有天然调味料的浓郁香味,口感良好,味道纯正,综合效益良好。
  第五,郭晓秋在试验中添加0.4%女贞子水提物,结果显著改善了鸡肉的嫩度。
  第六,陈国顺等试验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10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和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干酵母组),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添加0.3%中草药添加剂的肉鸡鸡肉综合评分最高,其嫩度、口感、多汗性和汤味均处于最优水平。
第七,聂国兴用大蒜、辣椒、肉豆蔻、丁香和生姜等饲喂肉鸡,可以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香味变浓。邵淑丽等将沙棘嫩枝叶添加到鸡日粮中,结果发现,沙棘嫩枝叶可提高鸡肉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改善鸡肉品质,并能增强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第八,泰国农业专家经试验证明,在鸡的饲料中加入大蒜,可使鸡肉的香味变得更浓,且对鸡的生长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第九,杨雪娇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和蜂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蛋白质的代谢率、胸肌率、腿肌率和降低腹脂率的作用,从而改善了鸡肉品质。
10、怎样提高黑鸡蛋黄的颜色?
  蛋黄黄色是由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优质形成。该类物质在蛋鸡体内不能自己合成,只能从饲料中得到补充。蛋鸡通过从体外摄取类胡萝卜素后,将其贮存于体内脂肪,产蛋时再将贮于脂肪中的类胡萝卜素转移至输卵管以形成蛋黄。在饲料中补充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添加剂,则可实现增加蛋黄颜色和营养目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添加以下天然物质,对于提高蛋黄色泽具有显著效果。
①万寿菊 
  采集万寿菊花瓣,风干后研成细末,在鸡饲料中添加可使蛋黄呈深橙色,且可使肉鸡皮肤呈金黄色。
②橘皮粉 
  将橘皮晾干磨成粉,在鸡饲料中添加2%~5%,可使蛋黄颜色加深,并可明显提高产蛋量。
③三叶草
   将鲜三叶草切碎,在鸡饲料中添加5%~10%,可节省部分饲料,蛋黄增色显著。
④海带或其它海藻 含
  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和碘,粉碎后在鸡饲料中添加2%~6%,蛋黄色泽可增加2~3个等级,且可产下高碘蛋。
⑤万年菊花瓣 
  在开花时采集花瓣,烘干后粉碎(通过2毫米筛孔),按0.3%的比例添加饲喂;松针叶粉:蒋松树嫩枝叶晾干粉碎成细颗粒,在鸡饲料中添加3~5%,不仅有良好的增色效果,并可提高产蛋率13%左右。
⑥胡萝卜 
  取鲜胡萝卜,洗净捣烂,按20%的添加量饲喂。
⑦栀子 
  将栀子研成粉,在鸡饲料中添加0.5%~1%,可使蛋黄呈深黄色,提高产蛋率6%~7%。
⑧苋菜 
  将苋菜切碎,在鸡饲料中添加8%~10%,可使蛋黄呈橘黄色,且能节省饲料可提高产蛋量8~15%。
⑨南瓜 
  将老南瓜剁碎,在鸡饲料中掺入10%,可增加蛋黄色泽。
⑩玉米花粉 
  取鲜玉米花粉晒开,按0.5%的添加量饲喂。
⑾红辣椒粉 
  在鸡饲料中添加0.3%~0.6%的红辣椒,可提高蛋黄、皮肤和皮下脂肪的色泽,并能增进食欲,提高产蛋量。
⑿聚合草 
  刈割风干后粉碎成粉,在鸡饲料中添加5%,可使蛋黄的颜色从一级提高到六级,鸡皮肢及脂肪呈金黄色。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添加的均为天然植物,多为中草药。生产中可根据当地资源酌情添加。但造成不可添加人工佤成的色素类物质,过量添加,对人体有害。
11、黑鸡为什么抱窝?如何催醒?
  抱性,即就巢性,俗称抱窝,属禽类系列后代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就巢性的强弱与品种类型有直接关系。
  就巢的发生与鸡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即下丘脑5-羟色胺活性增强,脑垂体催乳素分泌增加的结果。
  一般来说,母鸡就巢与季节和气温有关。也就是说,有利于鸡孵化,即繁衍后代的气候条件,就容易发生抱窝现象。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同时,环境因素也会诱发就巢性。幽暗环境和产蛋窝内的鸡蛋不取,可诱发母鸡就巢性。一旦1只鸡出现抱窝,其声音和行为就对其它鸡有诱导作用。
  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养鸡生产者,在长期的试验和实践中,探索了很多治疗鸡抱窝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列举一些,供生产中参考。
①丙酸睾丸素法
   每只鸡肌内注射丙酸睾丸素5~10毫克,用药后2~3天就醒抱,1~2周后即可恢复产蛋。丙酸睾丸素可抑制和中和催乳素,使体内激素趋于平衡而醒抱。
②异烟肼法
   按就巢母鸡每千克体重0.08克异烟肼口服,一般一次制药可醒抱55%左右;对没有醒抱的母鸡次日按每千克体重0.05克再投药1次。第二次投药后醒抱可达到90%,剩下的返巢母鸡第三天再投药一次,药量也为每千克体重0.05克,可完全消除返巢现象。异烟肼醒抱就巢母鸡,实际上是利用了大剂量异烟肼所产生的中枢兴奋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异烟肼可与鸡体内的维生素B6结合,造成维生素B6缺乏,导致谷氨酸生成y-氨基丁酸受阻,使中枢抑制性递质y-氨基丁酸减少,产生中枢兴奋作用。当出现异烟肼急性中毒时,可内服大剂量维生素B6以解毒,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③三合激素法 
  三合激素(即丙酸睾丸素、黄体酮和苯甲酸雌二醇的油溶液),对抱窝母鸡进行处理,按1毫升/只肌内注射,一般1~2天即可醒抱。
④水浸法 
  将抱窝母鸡用竹笼装好或用竹栏围好,放入冷水中,以水浸过脚高度。如此2~3天,母鸡便可醒抱。其原理在于鸡在水中加速降温和增加环境应激,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
⑤悬挂法 
  将抱窝母鸡放入笼中,悬吊在树上,并使鸡笼不断地左右摇摆,很快促使其醒抱。
⑥易地法 
  将抱窝母鸡放入另一鸡群中,改变生活环境。由于环境陌生,并受到其它鸡追逐,可促使母鸡醒抱。
⑦电感应刺激法
   以12伏低电压刺激抱窝母鸡,即将电极一端放入鸡口腔内,另一端接触鸡冠叉。触电前在鸡冠上涂些盐水,然后通电10秒,间歇10秒后,再通电10秒。经过数次刺激后母鸡便可醒抱,并一般在醒抱后7~10天便恢复产蛋。
⑧解热镇痛法 
  服用安乃近或复方阿司匹林,取0.5克安乃近或0.42克复方阿司匹林,每鸡1片喂服,同时喂给3~5毫升水,10小时内不醒抱者再增喂1次,一般15天后即可恢复产蛋。
⑨硫酸铜法 
  每只鸡注射20%硫酸铜水溶液1毫升,促使其脑垂体前叶分泌激素,增强卵巢活动而离巢。
⑩针刺法 
  用缝衣针在其冠点穴、脚底深刺2厘米,一般轻抱鸡3天后可下窝觅食,很快恢复产蛋,若第三天仍没有醒抱按上法继续进行3次可见效。
⑾酒醉法 每只抱窝鸡灌服40°~50°白酒3汤匙,促其醉眠,醒酒后即可醒抱。
⑿灌醋法 趁早晨空腹时喂抱窝鸡1汤匙醋,到晚上再喂1次,连续3~4天即可。
⒀清凉解热法 早、晚各喂人丹13粒左右,连用3~5天。
⒁盐酸麻黄素法 每只须抱窝鸡每次服用0.025克盐酸麻黄素片,兴奋其中枢神经,若效果不明显,,第三天再喂1次,效果很好。
⒂剪毛法 把抱窝鸡大腿、腹部、颈部、背部的长羽毛剪掉,翅膀及尾部羽毛不剪。这样,鸡很快停止抱性,且对鸡的行动没有影响,1周内可恢复产蛋。
⒃复合药物法 将冰片5克、乙烯雌酚2毫克、咖啡因1.8克、大黄苏打片10克、氨基比林2克、麻黄素0.05克,共研细末,加面粉5克、白酒适量,搓成20粒丸,每日每只喂服1粒,连喂3~5天。
⒄感冒胶囊法 发现抱窝母鸡,立即分早、晚2次口服速效感冒胶囊,每次1粒,连服2天便可醒抱。醒抱后的母鸡5~7天就可产蛋。
⒅磷酸氯喹片法 每日1次,每次0.5片(每片0.25克),连服2日,催醒效果在95%以上。用1~2粒盐酸喹宁丸有同样效果。
⒆清凉降温法 用清凉油在母鸡脸上擦抹,注意不要抹入眼内;热天还可以将鸡用冷水喷淋或直接浸浴3~4次(每日),以降低体温,促其醒抱。
12、果园放养黑鸡应注意什么?
尽管果园养鸡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处理不好,会影响放养鸡的生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区轮牧 
  视果园大小将果园围成若干个小区,进行逐区轮流放牧。这样做,一方面可避免因果园防治病虫害时喷洒农药而造成鸡的农药间接中毒;另一方面,轮流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和恢复。此外,因放牧范围小,便于气候突变时的管理。
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果园内养鸡,虫害发生率很低,适量的低毒农药喷洒,对鸡群不进行隔离,一般不会发生问题。但为了安全,将果园分几个小区,小区内用尼龙网隔开。每个小区轮流喷药,而鸡也在小区间轮流放牧,喷药7天后再放牧。
2)捕虫与诱虫结合
   果园养鸡,由于果树树冠较高,影响了对害虫的自然捕捉率。要起到灭虫降低虫害发生率和农药施用量,达到生态放养的目的,应将鸡自然捕虫和灯光诱虫相结合。
3)慎用除草剂 
  鸡在果园内的主要营养来源是地下的嫩草。因此,在果园内养鸡,其草必须保留,不能喷施除草剂。否则,没有草生长,鸡将失去绝大多数营养来源。
3)注意鸡君规模和放养密度 
  果园内可食营养是有限的,鸡群规模大、密度大,造成过牧现象,使鸡舍周围的土地寸草不长,光秃一片,甚至地面被鸡刨出一个个深坑。鸡舍在果园均匀分布,合理规模,是充分利用果园进行生态养殖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13、林地放养黑鸡应注意什么?
林地放养黑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分区轮牧,全进全出 林地养鸡,特别是郁闭性较好的林地,树冠大,树下光线弱,长此以往形成潮湿的地面,鸡的粪便自净作用弱。为了有效地利用林地,也给林地一个充分自净的时间,平时要分区轮牧,全进全出。上一批鸡出栏后,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留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
  (2)重视兽害 树林养鸡,尤其是山场树林养鸡,尽管老鹰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但是野生动物较其他地方多,特别是狐狸、黄鼠狼、獾、老鼠等,对鸡的伤害严重。除了一般的防范措施以外,可考虑饲养和驯养猎犬护鸡。
  (3)谢绝参观 林地养鸡,环境幽静,对鸡的应激因素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也少。但应严格限制非生产人员的进入。一旦将病原菌带入林地,其根除病原菌的难度较其他地方要大得多。
  (4)林下种草 为了给鸡提供丰富的营养,在林下植被不佳的地方,应考虑人工种植牧草。如林下草的质量较差,可考虑更新牧草。
  (5)注意饲养密度和小群规模 根据林下饲草资源情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小群规模。考虑林地的长期循环利用,饲养密度不可太大,以防止林地草场的退化。
  (6)重视体内寄生虫病的预防 长期在林地饲养,鸡群多在体内寄生虫,应定期驱虫。
14、草场放养黑鸡应注意什么?
  草场养鸡除了与其它地方放养黑鸡应注意的问题相同以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昼夜温差 草原昼夜温差大,在放牧的初期,鸡月龄较小的时候,以及春季和晚秋,一定要注意夜间鸡舍内温度的变化。防止温度骤然下降导致鸡群患感冒和其它呼吸道疾病。必要的时候应增加增温设施。
  (2)严防兽害 与其它饲养环境相比,草场的兽害最为严重。尤其鹰类、黄鼠狼、狐狸、老鼠,以及南方草场的蛇海。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建造遮阴防雨棚舍 与其它饲养环境相比,草场的遮阴状况良好。没有高大的树木,特别是退化的草场,在炎热的夏季会使鸡暴露在阳光下,雨天没有可躲避的地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增设简易棚舍。
  (4)秋季早晨晚放牧 秋季晚上气温低,早晨草叶表面带有露水,对鸡的健康不利。因此,遇有这种情况应适当晚放牧。
  (5)轮牧和刈割 养鸡实践中发现,鸡喜欢采食幼嫩的草芽和叶片,不喜欢粗硬老化的牧草。因此,在草场养鸡时,应将放牧和刈割相结合。将草场划分不同的小区,轮流放牧和轮流刈割,使鸡经常可采食到愿意采食的幼嫩牧草。
  (6)严防鸡产窝外蛋 草场辽阔,鸡活动的半径大,适于营巢的地方多,应严防鸡在外面营巢产蛋和孵化。
15、山场放养黑鸡应注意什么?
山场养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山场的选择 山场生态养鸡必须突出“生态”二字。山场生态养鸡的提出是基于山场养羊对山场的破坏,通过养鸡使农民科学地告山吃山,找到既开发利用山场,又保护山场的途径。实践中发现,并非所有的山场都适合发展养鸡。例如,坡度较大的山场、植被退化、可食牧草量较少的山场、植被稀疏的山场等均不适于养鸡。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鸡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依靠人工补料,同时为寻找食物而对山场造成破坏。植被状况良好、可食牧草丰富、坡度较小的山场,特别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山场果园和山地草场最适合养鸡。
  (2)饲养规模和饲养密度 根据我们的观察,山场养鸡,鸡的活动半径较平原农区小,因此饲养的规模和饲养密度应控制在300只/公顷左右,一般不超过450只/公顷。一个群体的数量应控制在500只以内。调查发现,100~300只的规模效果最好。因此,可在一个山场增设若干个小区,实行小群体、大规模。
  (3)补料问题 山场养鸡不可出现过牧现象,以保护山场生态。因此,其饲料的补充必须根据鸡每天采食情况而定。如果补料不足,鸡很可能用爪刨食,使山场遭到破坏。
  (4)兽害预防 山区野生动物较平原更多,饲养过程中要严加防范。
  (5)组织问题 山区交通、信息、人们的文化和科技素质、经营理念等,都与农区和城市有一定差距。因此,山场养鸡应有效的组织。通过群众性的养鸡协会,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鸡苗、饲料、疫苗、药品的供应,特别是产品的销路,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产业。
16、春季放养黑鸡如何管理?
  春季是养鸡的黄金季节,不仅是孵化和育雏最繁忙的时候,也是蛋鸡产蛋率最高的时候,种蛋质量最佳的时候。同时,春季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应注意一些技术环节。
  (1)防气温突变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但是其上升的方式为螺旋式。升中有降,变化无常。时刻注意气候的变化,防止突然变化造成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诱发疾病。
  (2)保证营养 春天是蛋鸡产蛋上升较快的时段,同时早春又是缺青季节。如何保证产蛋率的快速上升,而又保证其鸡蛋品质符合黑鸡蛋标准,应在保证饲料充足量、饭量2质量的前提下,补充一定青绿饲料。如果此时青草不能满足,可补充一定的青菜。对于种鸡,饲料中应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种蛋质量,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
  (3)放牧时间的确定 春季培育的雏鸡放牧时间,北京以南地区一般应在4月中旬以后,此时气温较高而相对稳定;但对于成年鸡而言,温度不是主要问题,而草地牧草的生长是放牧的限制因素。如果放牧过早,草还没有充分生长使被采食,草芽被鸡迅速一扫而光,造成草场的退化,牧草以后难以生长。因此,春季放牧的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雨水和牧草的生长情况而定,不可过早。
  (4)疾病预防 春季温度升高,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既是养鸡的最好季节,也是病原微生物复苏和繁衍的时机。鸡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因此,疫苗注射、芗预防和环境消毒各项措施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17、夏季如何保障放养黑鸡高产?
家养动物,最难度过的季节是夏季。如果管理不慎,会严重降低生产性能,甚至给健康造成威胁。保证夏季鸡的高产稳产,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防暑 鸡无汗腺,体内产生的热主要依靠呼吸散失,因而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所以,防暑是夏季管理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没在高大植被遮阴的草场,应在放牧地设置遮阴棚,为鸡提供防晒遮阴乘凉的躲避处。
  (2)保证饮水 尽管放养鸡一年四季都应保证饮水,但夏季供水更为重要。供水不仅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需要,更是防暑降温、保持机体代谢平衡和机体健康的需要。必要时,在饮水中加入一定的补液盐等抗热应激制剂。
  (3)鸡群整顿 夏季一些鸡开始抱窝,有些鸡出现停产。应及时进行清理整顿。对饲养价值不大的鸡可做淘汰处理,以减少饲料费用,降低饲养密度。
  (4)饲喂和饲料 夏季天气炎热,鸡的采食量减少,在饲喂和饲料方面适当地调整。利用早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强化补料,以便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一些人认为夏季应降低营养水平,其结果不仅采食饲料的总量降低,获得的营养更少,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可采取提高营养浓度和制作颗粒饲料的措施,使鸡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较多的营养,以保证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5)搞好卫生 夏季蚊虫和微生物活动猖獗,粪便和饲料容易发酵,雨水偏多,环境容易污染。应注意饲料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控制蚊蝇孳生,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保证鸡体健康。
  (6)及时检查 夏季由于环境控制难度大,鸡蛋的蛋壳更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窝外蛋,稍不留意便遭受雨水浸泡而难以保证质量。因此,应及时发现窝外蛋,及时收集窝内蛋,妥善保管或处理。
 
18、秋季放养黑鸡管理有何特点?
应根据秋季的气候、鸡群和环境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1)加强饲养和营养 秋季是鸡换毛的季节。老鸡产蛋达1年,身体衰竭加上换毛,在生理上变化很大。所以,不能因为换毛停产而放松饲养管理。有的高产鸡边换毛边产蛋。况且鸡的旧毛脱落换新羽,仍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料和微量营养的比例,以保证鸡换掉旧羽和生新羽的热能消耗,及早恢复产蛋;当年雏鸡到秋季已转为成年鸡,开始产蛋,但其体格还小,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也要供应足够的饲料,让其吃饱喝足,并增加精饲料比例,以满足其继续发育和产蛋的需要。保持一定的瞟度,为翌年产蛋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整鸡群 正如上面所言,秋季是成年母鸡停产换羽、新蛋鸡陆续开产的季节。此时应调整鸡群、淘汰老弱母鸡、调整新老鸡群。老弱母鸡淘汰的方法是:将淘汰的母鸡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以上,多喂高热量饲料等促使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当新蛋鸡开始产蛋时,则应老、新分开饲养,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鸡饲养管理。
  (3)控制蚊虫,预防鸡痘 鸡痘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秋季最容易流行,秋季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冬季白喉型最常见。
预防鸡痘可用鸡痘疫苗接种。将疫苗稀释50倍,用消毒的钢笔尖或大号缝衣针蘸取疫苗,刺在鸡翅膀内侧皮下,每只鸡刺一下即可。接种1周左右,可见到刺部位不发生反应则必须重新刺种疫苗。
治疗鸡痘可采用对症疗法。皮肤型鸡痘,可用镊子剥离,伤口涂擦紫药水。鸡眼睛上长的痘,往往有痒感,鸡有时在体上摩擦,有时用鸡爪弹蹬。可将痘划破,把里边的干酪样物质挤出,涂上肤轻松。
  (4)预防其他疾病 秋季对蛋鸡危害较大的疾病除了鸡痘以外,还有鸡新城疫、禽霍乱和寄生虫病。因此,必须接种疫苗和驱虫,迎接产蛋高峰期到来。一般情况下,在实行强制换羽前1周接种新城疫Ⅰ系苗:盐酸左旋咪唑,在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药物20克,让鸡自由采食或饮用,连喂3~5天;驱蛔灵,每千克体重用驱蛔灵0.2~0.25克,拌在料内或直接投喂均可;虫克星,每次每50千克体重用2%虫克星粉剂5克,内服、灌服或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复方敌菌净,按0.02%混入饲料拌匀,连用3~5天。氨丙啉,按0.025%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连用3~5天。给鸡驱虫期间,要及时清除鸡粪,同时对鸡舍、用具等彻底消毒。
  (5)人工补光 秋后日照时间渐短,与产蛋鸡要求的每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应针对当地光照时数合理补充光照,以保证成年产蛋鸡的产蛋稳定,促进新开产鸡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6)防天气突变 深秋气温低而不稳,有时秋雨连绵,给放养鸡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带来诸多困难。应有针对性地提前预防。
19、冬季怎样提高黑鸡的产蛋率及鸡蛋品质?
生产中发现,很多鸡场冬季饲养的黑鸡不产蛋。更多的鸡场生产的鸡蛋品质差,尤其是蛋黄颜色浅,出售困难。冬季怎样才能提高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呢?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1)舍养保温 冬季草地没有什么可采食的东西,如果继续舍外放养,能量的散失会更严重,很多鸡由于能量的负平衡而停止产蛋。因此,应采取舍内圈养或笼养的方式,并加强鸡舍保温,可实现冬季较高的产蛋率。生产中,我们采取鸡舍阳面搭建塑料棚的方法,不仅增加了运动场地,而且通过塑料暖棚,增加光照和增温。
  (2)增强营养供应 冬季天气寒冷,鸡体散热多。因此,饲料的配合不仅要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饲料的补充量也应有所增加。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不会有高的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一些鸡场仍然按照放养期进行补料,造成严重的营养负平衡,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停产。
  (3)重视补青补粗 黑鸡蛋品质优于普通的笼养鸡蛋,主要指标在于蛋黄色泽、胆固醇和磷脂含量。但是,冬季失去了放牧条件,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其鸡蛋品质难以保证。经过我们多年的试验和实践,冬季适当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可弥补圈养的不足。根据我们的试验,饲料中要强化维生素添加剂,并添加5%~7%的苜蓿草粉,有助于鸡蛋品质的提高,达到黑鸡蛋的标准。
试验表明,添加3%~7%的苜蓿草粉对冬季蛋鸡的产蛋性能没有影响,而能显著提高鸡蛋品质:蛋黄颜色均达到9.8罗氏单位以上,胆固醇含量降低,磷脂增加等。综合考虑,以添加5%效果最佳。
  (4)补充光照 使每天的光照时间不低于15小时。
  (5)加强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鸡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鸡舍更容易诱发。应重视鸡舍内的通风。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隔离,并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使其早日康复。同时,每隔5~7天用百毒杀等消毒剂消毒,以免发生疫病。
  (6)注意兽害 冬季野生动物可捕捉的猎物减少,因而对野外养鸡的威胁很大。以黄鼠狼为甚,应严加防范。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人:刘老师
电 话:0818-8633118
手 机:13882892148,15348252888
微信号:lxg15348252888
网 址:www.lheiji.com
地 址: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镇高峰冠村刘老师处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